作為勘察設計行業的排頭兵和科技型中央企業,中國建設科技集團從雄安新區籌備設立至今,始終堅持政治站位,積極發揮人才智力、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等優勢,整合全產業鏈資源,深化拓展合作領域,積極助力雄安新區打造全球創新高地,為雄安新區高質量建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截至目前,集團在雄安新區累計簽署合同共計 108 項,包括前期策劃、規劃、城市設計、課題研究、建筑設計、工程項目總承包、產業運維等完整產業鏈服務。此外,中國建設科技集團為進一步落實國家雄安新區發展戰略,號召各相關所屬企業積極設立雄安分支機構,目前,集團所屬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城市發展規劃設計咨詢有限公司、中設投資有限公司等6 家企業在雄安新區設有分支機構。
萬里江山宏圖起,燕趙大地氣象新。助力雄安新區建設,中國建設科技集團將緊緊把握住歷史機遇,矢力做民族復興、改革創新的弄潮兒,為雄安新區這座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城崛起,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雄安市民服務中心企業辦公區
雄安市民服務中心是雄安新區設立以來第一個建成項目,是面向全國乃至世界的窗口,承擔雄安新區政務服務、規劃展示、會議舉辦、企業辦公等多項功能,是雄安新區“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的典范,為中國以及世界未來城市的發展貢獻中國樣板和中國智慧。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參與了其整體規劃,并承擔了其中企業辦公區的設計任務。
西側鳥瞰——李季攝影
張廣源攝影
全過程、全專業深入應用BIM技術;
采用全裝配化、集成化的集裝箱式建造技術;
以可逆性、可循環使用來解決建筑的定位問題,最大限度減少建造垃圾,實現綠色施工;
每個模塊自成體系,可移至他處,重新組合,再次利用;
將工業制造的先進理念引入建筑行業,開創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一體化精裝、裝配化建造為一體的建筑管理模式,與傳統建筑相比實現節水70%、節電70%,現場建筑垃圾減少85%,現場用工量減少70%以上,從設計到竣工交付僅用4個月時間。
該項目譜寫了新的雄安建設速度,保證了項目建設的綠色度及高品質,對促進建筑產業化健康發展、推動建筑行業技術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雄安高鐵站
中國建設科技集團所屬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等5家單位聯合設計。這是雄安新區第一個開工的重大交通設施,被譽為“亞洲最大高鐵站”,在項目設計和施工配合過程中,集團所屬中國院總建筑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崔愷作為首席設計師,對整體設計理念、建筑造型、室內空間、主要功能布局、綠色材料和技術應用等關鍵性重大問題作出決策,對項目價值取向和整體效果控制起到決定性作用。
采用先進的節能環保材料及技術,打造集約生態創新的北方綠色建筑,達到國家綠色建筑三星標準。
充分利用信息化科技成果,實現信息共享、統籌運營管理,并將智能鐵路客站系統從車站延伸到整個樞紐,著力打造智慧型交通樞紐的典范。
綜合管線利用BIM技術將建筑模型空間中的結構與設備管線間的空間關系一目了然地呈現出來,在高仿真的三維模型中準確地尋找到最佳的標高控制、空間共享及最合理的管線布置,并最終整合成一個最優化的設計方案。
容東片區3號地塊
該項目毗鄰已建成的雄安市民服務中心,規劃建設商業金融產業園、美術館、圖書館、演藝中心、容東城市客廳、酒店、住宅以及商業街等。中國院承接了其中第四、第五、第六標段的設計任務,總建筑面積約118萬平方米,業態包括住宅、公寓、商業、寫字樓、酒店等。目前項目整體推進順利,預計于2022年底完成總體建設。
容東片區教育設施配套項目(完全中學)
該項目位于容東片區南部地區,擬建設一所96班完全中學,東側毗鄰城市公園,主要由教學樓、綜合樓、體育館、學生宿舍等建筑組成,意在打造“厚德·自然·多元·融合”的書院式學校。
容東片區C組團養老設計中心
該項目毗鄰城市公園、雄安清華長庚醫院,環境景觀優美,醫療條件優越,設置養老床位數共計400床,其中健康自理床位152床,護理單元床位248床。錯臺及屋頂花園的設計充分利用景觀優勢,功能上通過可變戶型模塊、公區模塊等的設置,力求滿足未來養老需求的變化。
雄安北部郊野公園主場館
該項目總面積5.3萬平方米,集展覽展示、酒店、商業為一體,為游客提供綜合配套服務,將成為展示雄安新區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等新發展理念建設成果的重點場所。
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雄安新區燃氣干線一期工程勘察設計
除按常規進行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外,還需進行BIM設計及與雄安新區工程CIM智慧城市平臺對接,項目要求標準高,工程難度大,該項目將為雄安新區建設提供可靠燃氣供應。
雄安新區安州特色小城鎮一期安置區配套市政道路、排水工程勘察設計項目
2條城市主干路
4條次干路、11條支路,道路全長約18公里;
橋梁28座;
污水和雨水泵站各1座。
借鑒正定古城做法,依托安州歷史文化資源,搞好古城修繕保護,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及相關產品,形成古香古色的風情街區,體現雄安歷史文化特色,打造古城小鎮,與雄安新區總體規劃對南部特色小城鎮的功能定位保持一致。
依托特色小城鎮配套鄉村地區基本公共服務,促進鎮村融合發展,為探索新區特色小城鎮開發建設模式積累經驗。
雄安新區起步區8號垃圾收運站勘察設計項目
采用去工業化無痕設計,垃圾分揀、轉運功能分布在地下,隱藏在景觀之中,接觸垃圾的環節無人操作,變“鄰避設施”為“鄰利設施”。
場站地下空間交通物流合理組織,各功能區塊有機結合,滿足物流、產品流、能量流的順暢流通。
以“鳳凰”為骨架進行整體景觀空間的架構組織,它既區別于一般的垃圾收運站,使之成為一個人人可以趨近的地方,并且寓教于樂,具有科普性。
它也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公園,將新時代先進的數字化與智能化設計理念融入公園,使之成為一座智慧動力主題樂園。
雄安新區啟動區燃氣工程項目可研及勘察設計工程
該項目按照“數字雄安、透明雄安”的建設思路,滿足智能化生產調度、應急指揮等業務要求,搭建滿足高鐵片區天然氣系統智能管理的智慧燃氣系統。由于項目沿線周邊環境較為復雜、線路長、工期緊,設計團隊采用了直埋式調壓站設置,提出燃氣管道入廊的技術要求,保障雄安新區天然氣管網的安全穩定運行。本工程以數字化與智能化為特點,以大數據和區塊鏈為基礎,全過程中產生的管道信息模型(BIM)數據均統一與雄安新區工程CIM智慧城市平臺對接?,F場進行三維傾斜攝影測量,建立傾斜攝影三維模型,以數字化、信息化和可視化的方式提升項目建設水平,做到精細化管理。
雄安新區起步區2#水資源再生中心工程可研及勘察設計項目
設計方案秉承“構建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態城市理念,關注該工程與城市生態和未來資源發展的交融共生,打造綠色低碳生態起步區示范工程,努力勾畫我國全地下式污水處理工程未來可持續發展形態。
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
雄安新區環境衛生專項規劃編制
本項目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落實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的核心理念,進一步明晰環衛體系管理流程,統籌確定新區全域范圍內環衛設施功能定位,將為雄安新區構建系統完備、科學有序、協同高效的環境衛生體系。
規劃范圍:雄安新區全域環衛規劃,規劃面積1770平方公里
規劃期限:2020-2035年
規劃內容:現狀分析;需求分析;環衛體系流線;環衛設施建設;環衛收運路徑;日常環境衛生管理;農村生活垃圾管理;智慧環衛構建;專項固廢管理;生活垃圾分類標準與制度。
垃圾綜合處理設施一期工程技術咨詢
該項目以循環經濟產業園的理念為基礎,打造“三層級”“鄰利型”、循環經濟產業示范區,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目的,以優化城市能源結構、保護城市生態環境、實現廢棄物資源化為核心,構建“技術最優、設施齊全、標準最高、影響最大”的世界級鄰利型循環經濟生態示范基地。
雄安新區昝崗高鐵樞紐片區環衛停車場項目設計
該項目作為雄安新區昝崗組團先行建設項目,重點落實新區先進理念,充分利用地下空間,整合多項環衛以及城市功能,建設地下綜合性環衛設施。建成后將成為體現“雄安標準”的綜合性環衛設施,是新區后續項目建設的標桿和典范。
建設環衛停車場一座,合建融雪劑攪拌站、環衛作息場所、大件垃圾拆解中心,配套建設污水處理系統、除臭系統。項目設計、建設采用數字化,整體匯入數字雄安CIM平臺,同步建設智慧管理系統。
智慧管理系統:將實現環衛車輛進出、停放過程實時化監控、充電樁車位管理、大件垃圾拆解、污水處理等工況在線監控、環保數據在線監測等功能,實現環衛設施監管精細化、智能化、業務快速響應、數據智能統計的目標。通過信息化系統的建設,可以實現并進行各種形式的查詢、統計和分析評估,找出深層次的問題綜合分析,為項目管理、運行計算提供了可靠可信的依據,為各級領導提供決策支持,同時實現與新區智慧城市平臺的無縫對接,實現數據的交互與業務穿透管理。
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河北雄安新區起步區住宅設計指南》《“雄安質量”工程標準體系》編制
中國建設科技集團所屬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充分發揮公司人才和技術優勢,為河北雄安新區提供戰略性、引領性、持續性服務,積極協助地方政府做好頂層設計,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研編《河北雄安新區起步區住宅設計指南》《“雄安質量”工程標準體系》,有力保障雄安新區高質量建設。其中,《河北雄安新區起步區住宅設計指南》是全國首個區域性住宅的綜合技術實施指南,全面助力雄安新區高質量宜居住宅;《“雄安質量”工程標準體系》構建了雄安新區建設標準化頂層設計,為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重要技術支撐。
雄安啟動區教育配套設施一期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勘察、設計
該項目由集團所屬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城市發展規劃設計咨詢有限公司及華東勘測設計院組成聯合體承接。項目總用地面積約12.74公頃,總建筑面積約為12萬平方米,包括一所高中、一所初中、一所完全中學,為雄安新區教育設施的配套跟進和不斷完善提供設計服務與技術力量。
雄安容西片區安置房項目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勘察、設計標段三
該項目由集團所屬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同濟大學建筑設計院及北京城建勘測院組成的聯合體承接。項目地上總建筑面積不小于109.2萬平方米,安置住宅總建筑面積不小于84.6萬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約49.8萬平方米??傆玫孛娣e約78.6萬平方米。
中國城市發展規劃設計咨詢有限公司
雄安設計中心
該項目采用建筑師負責制方式,實施全過程“咨詢-設計-建造”,一站式打造全生命周期的綠色建筑試點,是城市更新中的既有改造策略的示范案例,體現了新城建設中新舊有機結合、利用與發展并存的新方向,對未來雄安的未來發展具有引領示范意義。截至目前,雄安設計中心已多次成功承辦新區管委會規建局組織的各項會議與大型活動,先后 3 次作為雄安新區片區控制性規劃的公示地點。同時也作為歷屆雄安設計講壇的主辦地。2020年,新設立雄安勘察設計協會的注冊地位于雄安設計中心。
貫徹“植根本土、回歸本元”的綠色設計,堅持“微介入”“少拆除”“多利用”原則,實施低成本、生態化建造。
最大化利用建筑拆除廢料與再生材料,陽光走廊作為緩沖區域,實現夏季通風、冬季保溫。
全面應用自然通風系統和高性能外墻的創新,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創造了“零碳展示與零碳示范”空間。
打造綠色循環系統,形成“光-電-水-綠-氣”的能源循環自平衡。
利用景觀充分進行雨水利用與海綿調蓄,屋頂打造溫室農業與實現魚肥共生。
整合全方位智能控制系統、能耗監管與優化系統與智慧共享辦公終端,打造智能樓宇。
將BIM技術、3D、4D、5D技術、以及VR工具用于設計全程,塑造新時代的物聯體驗與參與性。
千年秀林
項目承擔單位:集團所屬中國城市發展規劃設計咨詢有限公司、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7 年 11 月,集團所屬咨詢公司、城建院中標雄安新區九號地塊一區造林項目 EPC 總承包項目第一標段。這是雄安新區宣布成立后首批公開招標的兩個項目之一,是集團率先打響雄安新區建設“第一槍”。集團承建了 175 畝造林示范區,其中包含造林工程、透水園路工程、智能灌溉工程。所種植品種最全,幾乎包含了將來雄安新區要栽植的所有植物。該工程全面采用原生苗木,樹立了雄安“千年秀林”異齡、復層、混交,近自然林的理念,也為今后國內造林工程樹立了新的用苗標準和理念,也成為了全國各界領導和人士參觀造林項目必去的地點之一, 并紛紛給與工程留下好評。
雄安新區——這座智慧之城、綠色之城、未來之城的美麗畫卷正徐徐打開。中國建設科技集團將進一步落實好黨中央關于雄安新區規劃建設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國務院國資委的部署要求,堅持雄安質量和央企標準,為打造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示范區繼續貢獻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