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地震臺網信息,北京時間2023年2月6日9時17分和18時24分(當地時間4時17分和13時24分),土耳其先后兩次發生震源深度20千米的7.8級地震。截至2月13日共造成3.16萬人遇難,15.81萬人撤離。地震災害最主要的成災形式是土木工程災害,超過5000座建筑在本次地震中倒塌,根據中國救援隊的專家現場反饋,建筑不抗震才是“致命傷”。
我國是世界地震風險較高的國家之一,唐山地震、汶川地震等強烈破壞性地震,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穩定發展構成了重大威脅。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建筑抗震防災工作,出臺了相關系列法律、法規及技術標準,持續提高新建建筑抗震要求、提升既有建筑抗震能力、推進農房抗震改造、推廣新技術應用。2021年出臺的《建設工程抗震管理條例》對工程建設的抗震要求作出了系統性規定,將隔減震技術作為提升建筑抗震設防能力的重要技術手段在高烈度設防地區進行了推廣。
中國建科所屬的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標準院),是我國較早開展建筑抗震技術開發和應用的單位之一,曾積極參與“蘆山地震”、“瀘定地震”等國內破壞性地震的災害損失核查評估和調查工作。近年來,標準院主持并參與了國內多項主要隔減震技術標準的編制工作,牽頭開展了隔減震技術開發和質量管控相關的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開發了兼具變形能力和性能穩定、震后無損傷的高性能建筑摩擦擺隔震支座、保證建筑震后各類設備管道系統正常使用的隔震柔性管道、保證高層建筑震后抗震安全的抗拉隔震支座系列等關鍵核心產品,完成了數百萬平方米工程的實踐。未來,標準院將繼續踐行“一切以人民為中心”的職責使命,不斷推動科技創新、履行責任擔當,持續為抗震領域貢獻央企智慧和力量。
建筑摩擦擺隔震支座
摩擦擺支座為金屬支座,產品構造簡單、質量可靠、施工快捷、大地震時無損傷,且不受尺寸限制,是區別于傳統橡膠支座的新一代高性能隔震支座。
性能穩定:主體材料為金屬,加工質量容易保證,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耐久性好:相對摩擦面材料為不銹鋼、PTFE以及其他耐久性能優越的材料,經試驗確認的累計滑動距離長。
承載力大:主體材料為金屬,可承載面壓大,滑動面的摩擦材料的受壓承載力高。
大變形無損傷:支座大變形僅與滑動面大小有關,不會對支座造成損傷,大變形試驗可形成雙向的滯回曲線。
項目案例(部分)
▲玉門志遠中學
▲山東麗山明湖國際細胞醫學產業園
▲啟動區創新坊片區小學
▲啟動區創新坊片區初中項目
▲漳縣人民醫院
柔性管道
隔震建筑專用柔性管道適應不同設備管道需求,在建筑物和地面發生相對大位移時能夠適應隔震層的變形,保證設備管道(如水管、燃氣管、醫療管道等)正常使用,實現建筑功能的可持續性。
項目案例(部分)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烏魯木齊機場改擴建工程機場工程航站樓
▲首都博物館(東館)
▲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