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魯番地區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在我國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豐富的文 物遺存,對研究東西方文明在經濟、文化、科技、藝術、宗教、以及人種等各方面的交流歷史 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是我國乃至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該項目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遺存類型最為豐富的區域性文物保護總體規劃,規劃范圍涉及 1 市 2 縣 7 萬平方公里內的 208 處文物保護單位、6 個旅游主題片區和 1 條古道游專線,其中石 器等類文物點 20 處、古墓葬類文物點 65 處、聚落類文物點 27 處、古建筑等類文物點 34 處、 古代軍事交通類文物點 62 處。規劃在編制過程中運用了統計與分類手法,初步建立了科學、系 統的遺產評估體系和區域性遺產群體保護規劃編制體例。首次運用衛星影像以及類型學、統計 學等科學方法進行類型與環境特征綜合分析評估,借助歷史、考古、地理、地質、地貌、生態、 環境、保護工程技術和管理等多學科研究成果,遵照國際遺產保護理念,探討了區域性不可移 動文化遺產的整體保護和利用的規劃理論與規范性內容,探討了區域范圍內遺產保護與生態保 護、旅游經濟等社會關系和諧發展的規劃對策,在城市規劃理論領域具有文化資源、生態資源、 旅游資源綜合保護與開發利用方面的技術創新意義。為我國“十一五”期間啟動“絲綢之路·新 疆段”重點保護工程奠定了工程基礎。